据相关部门统计透露,由于家装合同欺诈而引发的纠纷占家装纠纷的七成以上。在此,正规家装业内人士揭秘家装合同中常见的陷阱和埋伏,并提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自购建材成负累
我们通常对于家装公司所购买的建材都会比较谨慎,会比较严格地审查其品牌、厂家等,并在合同中注明。但是,对自己所购买的建材却很容易粗心大意,这注往给家装公司留下把柄。有的人总觉得自己采购的东西肯定投有同题,就不在合同中注明,给了家装公司可乘之机。一且出现间题,家装公司就会据此推卸责任说是业主购买的建材有问题。因此。如果我们自已购买建材等装修材料时。在合同中务必要标明产品的序号、名称、厂家、品种、规格、数量等内容。
“增项”暗藏机关
在装修过程中,可能会有一些“增项’情况发生。不少家装公司往往利用这一条款来钻空子,胡乱收取费用。在我们的家装合同中,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约定:除由于施工方的原因造成的增项外,业主要求修改和增加的项目由业主承担费用。比如,在下水管道的改造中,只标明水管的价钱,但不标明需要用多少管道。最后,实际使用了多少。只能听家装公司的说法了。对于埋藏在墙体内的电线等,就更容易发生此类状况。
模糊词汇生事端
我们在与家装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时,难免会有一些含糊不清的词汇。到最后会给责任认定带来隐患。比如最常见的“按实际发生额计算费用”等。
‘按实际发生额计算费用’是个水分很大的概念。什么是实际发生额,也不好界定。一方面,业主无法限制工人的施工损耗。另一方面,工人的人工费用计算也不统一。有按人头算钱的,也有按项目工时算钱的,业主很难准确地掌握有多少工人干了多长时间。
很多装修公司为了拉拢客户,都会推出一些看上去超级优惠的活动,比如说,装修送家电,送主材,送壁纸等等一系列的优惠,但是我们要知道的事是,这些东西有没有保障,比如瓷砖来说吧,劣质品瓷砖铺设好以后在上面施工,施工完成以后瓷砖也已经伤痕累累了,你的心也会随之后悔。这时候再想换,就要一块一块凿起来,特别麻烦。其次,太便宜的地砖多半不防滑,容易造成意外伤害。而高档的品牌地砖质量和品相都有保障,单单看价钱你心里也会觉得踏实。所以,工薪一族一定要记住:万万不可贪图便宜,马虎了事。